Search

【06/22 星期一 絕對音樂】

「對於人生,不要急著抗拒那些你所討厭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06/22 星期一 絕對音樂】

「對於人生,不要急著抗拒那些你所討厭的事。
抗拒,就不會有新的刺激,也就不會有進步、創新的可能。」
但如果好不容易接受了討厭的事,結果卻不盡如人意,那至少試過了啊;
人啊,寧願『熱情的失策』,也不要『冷漠的聰明』…」


下午4:00-6:00
「絕對音樂」~~ON AIR))))))
把耳朵借給我,
芳翎和你/妳分享~~

線上收聽快點這裡:
http://fm997.cityfm.tw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《人生是「只限本次旅程使用」的單程車票,接受變老,人生下半場更快樂…》

你父母的轉變經歷也許和你毫不相干,然而,辨識出那些和他們經歷類似的轉變時刻,具有重要意義。同樣的,去釐清在轉變時期你所經歷感受的,有哪些是真正和自己相關,又有哪些是受文化因素的影響,這點也很重要(比方說,一般文化會認定五十幾歲的人該如何如何之類的)。
這意味著,不管「轉變」為我們帶來什麼,從我們的生命中帶走什麼,它都是在引領我們走入人生的最佳狀態。你可能常聽到類似這樣的話:過生日實在是件讓人痛苦的事。其實真正痛苦的,是隨著日曆一張張撕去,而我們卻不願變老。你,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驗?

目前為止,你的人生中哪一次轉變對你來說最重要?我們已經討論過幾個典型的轉變期,以及這些轉變期所面臨的主要成長問題。現在,把這些都忘掉。想一想,從童年期結束後到現在這一刻為止,你經歷過哪些轉變?將這些重要的轉變,按時間順序一條條寫下來。

寫完後,先從早期的轉變開始看起,看看它們後來為你帶來什麼變化。以下是我自己的轉變事件簿:

一九五一年,十七歲,上大學,第一次獨立生活,這是對我生存能力的第一次真正考驗。

一九五五年,二十一歲,大學畢業,不想工作,不想下決心,決定繼續念書,換了一所大學。

一九五六年,二十二歲,應召入伍,意外闖進了「真實世界」,也解放了自己。

一九五八年,二十四歲,退伍,又開始為了工作問題傷腦筋。

你的轉變事件簿肯定比我的精采。顯然,當年我真的不愛工作,好幾次轉變在事後都被證明是錯誤的。

如果你拿父母與孩子的轉變事件簿比對,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。我們對生活的許多期許,大都來自於父母的生活模式,因此我們的轉變事件簿,通常與父母的人生息息相關,包括他們意氣風發的時候、他們生重病的時候、離婚、死亡,以及他們在自己人生中所做的重大改變。

把你的轉變事件簿和父母親的放在一起比較,你會發現在你生命中不曾被你注意過的一些重要轉捩點。比如我們班上有個男學員,他就有出乎意料的發現:他放棄一份工作時的年齡,跟他父親二十五年前幹相同事時的年齡差不多。

「我是在步他的後塵嗎?」他困惑地問:「我希望不是。因為那對我父親來說是個糟糕的決定,他從那次之後再也找不到像樣的工作了。」另一個學員在健康上也出現了跟她母親相似的情形;還有一個學員拒絕退休,不是因為他特別喜歡工作,也不是因為缺錢,而是因為他看過父親在退休後過得非常糟。

當然,你父母的轉變經歷也許和你毫不相干,然而,辨識出那些和他們經歷類似的轉變時刻,具有重要意義。同樣的,去釐清在轉變時期你所經歷感受的,有哪些是真正和自己相關,又有哪些是受文化因素的影響,這點也很重要(比方說,一般文化會認定五十幾歲的人該如何如何之類的)。

另外包括那些有關成人發展的現代理論,可能也會阻礙你真正的覺醒。因為到最後,我們每個人都得拿著一張上面寫著「只限本次旅程使用,不得轉讓」的車票,踏上自己獨特的人生旅程。

如果以世俗看待得失的觀點而言,人生下半場的成長的確會讓你感受到不斷的失去,這個道理就像春天是復甦的季節、秋天是凋落的季節一樣真實。然而,春夏秋冬本來就是在不斷更替,任何一個季節都是不可或缺的,而正是這樣不斷的循環,人生的每一次轉變,才格外有意義。

(文章來源:https://thebetteraging.businesstoday.com.tw/article/detail/202006190012/157896/%E4%BA%BA%E7%94%9F%E6%98%AF%E3%80%8C%E5%8F%AA%E9%99%90%E6%9C%AC%E6%AC%A1%E6%97%85%E7%A8%8B%E4%BD%BF%E7%94%A8%E3%80%8D%E7%9A%84%E5%96%AE%E7%A8%8B%E8%BB%8A%E7%A5%A8%EF%BC%8C%E6%8E%A5%E5%8F%97%E8%AE%8A%E8%80%81%EF%BC%8C%E4%BA%BA%E7%94%9F%E4%B8%8B%E5%8D%8A%E5%A0%B4%E6%9B%B4%E5%BF%AB%E6%A8%82%EF%BC%81?utm_source=FACEBOOK&utm_medium=text&utm_campaign=200620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